曾奇峰:孩子沉迷上网的背后,是亲子关系的问题

孩子上网太多,不出门不上学。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他们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学家,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去北方某省会城市给当地的心理咨询师做讲座。三天的讲课时间,有一个下午安排现场面试,也就是说让我当着几十个同学的面和咨询师谈。在选择案例时,一位咨询师告诉我,她所在的工作组曾对该市的中学生“网瘾综合症”进行过调查,发现有多达18%的初中生符合“网瘾综合症”的特征,她手头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咨询师问我能不能现场采访这样的案例,我回答,当然可以。

采访前,我向同学们陈述了我对“网瘾综合症”的两个看法。

第一,我不同意给孩子贴上“网瘾综合症”的标签。毕竟这个诊断不是真正的病因诊断,而是现象学诊断,所以不科学;况且孩子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任何疾病诊断都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阻碍孩子的成长。还有,如果你告诉孩子“你有网瘾综合征”,就像告诉吸烟者“你有尼古丁成瘾综合征”一样,实际上没有任何帮助。

我还警告说,下一个“时髦的诊断”可能是心理咨询师的自恋,我们不可大意。学生们都笑了。有同学问“如果家长问孩子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回答?”我说:“那你告诉家长,孩子没什么问题,他还是个好孩子。只是他上网多一点,你不让孩子上网,问题就大了。”学生们又哄堂大笑起来。我认真的说:“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一定要耐心细致!”

第二,大家都是学心理学的。请记住,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因为内心世界是关系的反映。孩子上网太多,不出门不上学。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他们关系的问题。作为心理学家,我们要治疗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周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下午,关先生一家三口如约而至。我和他们一起坐在讲台上,每人拿着一个麦克风,开始了采访。

我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问关先生的家人:“有什么事吗?”

沉默了一会儿,关先生说:“我儿子伟伟从去年寒假结束后就没怎么去上学。他整天呆在家里或者在网吧上网。我和我妈能说什么都没用。薇薇已经高二了。这样下去,估计他连专科都考不上。我和他妈妈很着急。魏将来做什么?”

关太太又说:“薇薇越来越不听话了。他过去很少听我们说话,但现在我们还没和他说完一句话,他就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和他争执,他把我扑倒在地。”他忍不住擦眼泪。

我看着薇薇。魏看了我一眼,神情有点紧张,一句话也没说。

我问关先生夫妇:“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觉得一家三口谁最惨?”妻子脱口而出:“当然是父母。”过了几秒钟,关先生说:“我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总觉得儿子不听话,不懂事,不知道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现在仔细想想,觉得儿子不容易。魏几次下定决心要戒掉网瘾,好好上学,可就是坚持不下去。看得出来他挺矛盾的。

他应该比我和他妈妈更痛苦。”说完,他可怜巴巴地看着儿子。薇薇有点坐立不安,似乎被什么东西打动了。妻子惊讶地看着丈夫,似乎在猜测他所说的真实含义。

我问薇薇:“你每天上网几个小时?”魏答:“除了睡觉,我基本上就是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网络能给你带来什么?”“它能让我听到父母的唠叨。”“他们为什么要唠叨?”“他们总是在我耳边嘀咕学习有多重要,一定要考上大学,还让和我一起去网吧的同学不陪我玩,这让我很没面子。有时候,我真的想自杀。”魏越说越激动。关先生和他的妻子面无表情,他们听到了太多关于这个的抱怨。

我想缓和一下气氛,转而问学生:“告诉我,薇薇为什么上网那么久?”一个学生站出来说:“因为他被父母管得太多了,上了网才能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另一个学生说,“因为学习的领域是父母和老师的领域,而互联网是他自己的领域,他必须在自己的领域里感到舒服。”

一个学生更认真地说:“是他父母把他推到网上的。”……眼看采访渐渐变成了批判会,我及时停下来,对关先生夫妇说:“台下的辅导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可以听你认为对的;如果你觉得不对,就不要听。我觉得你们是很负责任的父母,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我又问薇薇,“你的意思是,如果你父母不关心你,不唠叨你,不烦你,你就没必要那么上网了?”魏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肯定的。”关夫人马上反驳道:“算了!一个月来,我们都不怎么关心你。你不是整天在线吗?”薇薇辩解道,“那段时间,我也看书!而且,你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你看起来比以前更丑了!”妻子又忍不住哭了。她哭着说:“我不打算生你儿子很久了。我想我从来没有生下你,也没有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关夫人的哭声停了,我问:“如果杀人放火偷盗是最惨的,差到10分,你说薇薇现在有多惨?”关夫人擦了擦眼泪,似乎不愿意回答。直到我再追问她,她才说:“我们两三分吧。”我笑笑:“就差两三分,你就打算不管他了?”

接下来,我在屏幕上投了一张这样的幻灯片:

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可能结果(针对孩子过度上网)

A.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好,孩子上学,不上学或者少上网。

B.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好,孩子上学,上网。

C.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好。孩子不上学,只会上网。

D.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好。孩子不上学,不回家,不上网,不交朋友。

E.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恶化,逐渐导致极端的后果,比如男孩离家出走,抢劫,杀人,吸毒,或者孩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自杀。

我对关先生夫妇说:“我做心理咨询20年了,以上结果我都看到了。到目前为止,你们都试图实现A目标,或者至少是B目标,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会恶化,实际上可能会导致E后果。心理医生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也不能答应你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然而,心理学家的独特伎俩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避免最坏的结果。总的来说,孩子不一定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但可以健康的生活;也有可能孩子自己想通了,开始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清华北大,但我们不以此为目标。

—结尾—

标签:教育方式、心理需求、成瘾游戏

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赞赏榜”中,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Thanks!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码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