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黑锅,都能让“原生家庭”来背

这个话题似乎太普通了,普通到我自己都不想说这些话。我特意在百度百科查了一下“出身家族”这个词的出处。我只知道是社会学术语或者社会学概念,并不是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到底什么是出身世家?百度上说的原生家庭是指孩子没有结婚,仍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之所以要说这个今天已经被说“烂”了的概念,是因为在多年的个人成长后,慢慢看到自己原本的生活底色依然继承了父母的性格底色。是的,真的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因为在我自我探索和个人成长之初,我就以摆脱出身家庭的影响为目标。

一瞬间,我甚至怀疑自己做了一个虚假的个人成长,怎么可能还和父母一样?但是当我体会到自己的感受时,真的很感动,很温暖。与多年前咬牙切齿甚至痛恨父母的时候相比,现在的我充满了感激。是的,我可能遗传了父亲的自恋和母亲对抑郁焦虑的易感性,但同时我也感激自恋带来的自我胜任感。感谢抑郁症的易感性,让我在累的时候可以回去自我充电,焦虑的部分可以让我显得积极主动。虽然这些特质偶尔会让我不舒服,但是所有的人格特质在遇到真实事件的特定时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舒服。

当我笑着对辅导员说:“我真的是我父母的孩子。“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和父母的联系,感受到了支持。

不经意间,我发现自己走得太远了。回到出身家庭的概念,有一点是肯定的。关注出身家庭影响的都是出身家庭给自己造成了一些麻烦的个体。这里我假设大家都是对的,出身家庭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影响是共识。

对于这一点,现在大众通常有两种姿势,一种是“甩锅”的姿势,一种是“背锅”的姿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位“英雄”背后的情感动机和人格特质。习惯于外部归因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不舒服是别人的错,更倾向于把自己的不开心推到一个“自然”的原因上。当然这里不评判对错,只是看这样做的作用和坏处。首先,我们确信这种做法是有益的。好处是他们不会陷入抑郁,愤怒可以向外发泄。相对来说,个人更有精力,但缺点是,如果一致的认同是由出身家庭造成的,我们就会把成长的可能性推出去,所以我们往往会一直停留在单一的状态,无法实现成长和人格成熟。

其实说到“背锅”的态度,大家应该很容易猜到,这样的个体容易得抑郁症。因为他们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他们更容易理性地理解别人的难处,也更倾向于自责。比如他们会比较。听着,这对人家的出身不好。为什么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得很好?为什么我做不到?还是我有问题?是的,他们有一个强大的超我,不断。当然,不管我们对抑郁症有多难受,哪怕我们为他们难受,抑郁症本身还是有它的作用的。比如内在归因的方式,可以让我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握,让我们觉得只要改变,世界就会改变,让我们充满希望。这样有什么坏处?显然,不断地批评自己会让你感到强烈的情感痛苦。如果现实经过不断的努力还没有改变,你就会陷入绝望,产生抑郁情绪。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你现在让origin family给你背“锅”,还是你自己背origin family的“锅”,都没有关系。我相信你此刻已经为自己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但是如何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过上舒适的生活,我们可能要考虑把family of origin的“锅”放在哪里,如何让它为我们所用。是的,它确实是你的。

作者介绍:

董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552人入驻年限3.8年
预约私聊。

—结尾—

标签:原产地

如果你感觉本文有用,可以点击此段文字或下方打赏按钮进入赞赏页面赞助我们,赞助费用将用于服务器开支及程序开发支出,同时享有优先解决问题的特殊权限,您的赞赏将保留在本站的“赞赏榜”中,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Thanks!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码打赏